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2022年资助学生遴选现开放申请
来源: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2/06/02

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是深圳为弘扬大运精神,促进国际青年文化教育交流,特地筹资设立的一家专门资助留学生的基金会。基金会现已正式启动2022年资助学生遴选工作,欢迎深圳技术大学符合条件的同学咨询和申请。

 

 

 

一、资助对象和项目

(一)、针对出国(境)学生

1、资助境内学生前往国(境)外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硕士学位及以上高等教育;

2、资助在深办学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出国(境)进行短期交流研究活动。

(二)、针对境外来深学生

1、资助境外学生在中国境内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

2、资助国外学生在深办学高校学习汉语(半年以上);

3、资助境外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到深办学高校进行短期交流研究活动;

4、资助深圳友城学生来深办学高校接受全日制教育;

5、设立困难学生助学金,为在中国境内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境外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资助。

注:曾受该基金会资助的来华、出国(境)继续学业(不含复读)或接受高一层次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也在资助范围。各项目具体资助指标与遴选范围请查阅公告。

 

二、资助学生遴选标准

(一)境内出国(境)留学受助学生应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形象良好、身体健康、兼顾男女比例,优先考虑进入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名大学学习的学生,优先考虑西部地区和深圳地区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优先考虑具有学成后回国服务强烈意愿的学生。

(二)国(境)外在中国境内留学受助学生应对华友好、品学兼优、形象良好、身体健康、分布合理、兼顾男女比例,优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文化相关专业的留学生,以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为主。

(三)国(境)外学生在中国境内接受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申请人,必须已在中国境内就读,未在境内就读的,不予受理。申请在深办学高校学习汉语(半年以上)项目,申请人可以在明确录取就读后提出申请。

(四)2022年已经享受中国境内同类奖(助)学金的学生不列入各项资助申请范围。资助全日制在校生短期出国(境)交流研究活动项目不含以下四种情况: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的交换生、交流生,联合办学期间出国(境)上课的学生,出国(境)交流研究活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生,2022年9月1日前已出国(境)的学生。

 

三、 受助学生主要遴选程序

(一)各资助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个人自愿申请, 在规定时间内分别递交相应申请资料。

(二)申报全日制在校生(含出国境和境外高校在校生来深)进行短期交流研究活动项目,由深圳技术大学在学校范围内,将申请项目、团队组成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公示七个工作日,确无异议后,统一由学校申报,个人申报不予受理。

(三)基金会秘书处对申请人进行申请资格初审。

(四)基金会组织评审会对候选人进行评审。

(五)深圳友城来深留学的资助对象由市外办组织评审,由录取学校、市外办提出书面意见到基金会办理拨款手续。该项目可在2022-2023学年度全年办理资助事项。

(六)基金会理事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资助学生名单。

(七)履行有关手续。

(八)网上公示。

(九)通知受助学生及其推荐学校。

(十)向受助学生颁发资助金和证书。

 

四、资助标准

出国(境)留学资助标准:硕士和博士均为5.5万元人民币/人.年。

境外学生在中国境内高等院校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资助标准:本科4万元人民币/人.年、硕士4.5万元人民币/人.年、博士4.8万元人民币/人.年。

外国学生在深办学高校学习汉语资助标准为1万元人民币/人.半年以上。

深圳友城的学生来深办学高校学习1年(含1年)以上的,参照本科资助标准。

短期交流研究活动资助标准为2万元人民币/人。

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为0.6万元人民币/人。

 

五、申请资料和申请方式

请有意向且符合条件的在校生通过深圳市教育局官网仔细阅读《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2022年资助学生遴选公告》,了解申请资料要求,下载相关申请表格,认真填写和准备申请资料。

请于6月13日下午5:30前将纸质申请资料交至C3行政楼1004办公室,同时将资料电子版发送至lailiwei@sztu.edu.cn(邮件标题命名为“姓名+学院名+申请项目简称”)。如拟申请短期交流研究活动项目资助,请提前于6月9日下午5:30前将申请资料电子版发送至lailiwei@sztu.edu.cn,相关信息将于校内公示七个工作日。所有申请资料经校内审核及遴选通过后,将由学校统一报送至基金会。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公告网址:http://szeb.sz.gov.cn/home/jyfw/fwxsjz/jyjz/zktzgg/content/post_9835012.html

 



素材来源: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会

审改编辑: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